讲一个古代的寓言故事:
相传,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,他整天思谋着怎样不出力气,还可以拣到大便宜。心想: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,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,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?猴子会采果子呵!
就这样,他买了一群猴子,把它们关在一所空房子里,又买了好多装果子用的篓子,教猴子扛篓子。他手拿皮鞭,严加训练。然后又买了许多果子教猴子装篓子,哪个猴子敢偷吃果子,他就皮鞭一顿乱抽。没多久,便把猴子治得服服贴贴。
这时,他才把猴子放到山里,去给他采果子。
正如他预想的那样,猴子们挺驯服,每天早出晚归,背驮肩扛地给他采来各种各样的鲜果。他只要把这些鲜果拿到集市上卖出去就行了。从此他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。
可是,这个不劳而获的人很苛刻,不管猴子们采下多少果子,每只猴子只发给一个。猴子们劳累一天,一个果子怎么能吃饱呢?饿得吱吱叫,他不但不给补充,还用皮鞭抽它们。猴子们对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,但谁也不敢吭气,因为它们知道皮鞭的滋味。
这天,猴子们照常上山去采果子,虽然肚子空空的,但受过训练,采下果子来,只往篓子里装,不敢往嘴里放。他们饿极了,主人又不在面前,有一个大胆点儿的,便吃起果子来,其它的猴子看见了,一直咽口水。后来,实在耐不住了,也学着它的样子吃起来了。
一个野生老猴子看见它们这般模样,不禁大笑起来:“猴儿们,这都是野生野长的果子,放心大胆地吃吧,看你们被人整治得没点儿猴性了,吃吧,吃吧。”
猴子们互相看看,“主人懒得上山来,他又看不见,咱们放开肚子吃呗。”
于是,猴子们一个个“嗤溜”“嗤溜”地爬上高高的大树上,捡最红最大的果子吃了起来。
它们边吃边议论:“原来还以为是主人养活咱们呢,现在才弄明白是咱们养活他呀!”“山是大自然的山,谁都可以上山来,果是野生的果,谁都可以摘,他懒得劳动,鞭打咱们给他干活,咱们何必受他那样折磨呢?”“可不是吗?我们是自找苦吃!”
猴子们长时间挨饿,吃饱后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着了。一觉醒来,太阳已快落山了,篓子里还没有装满呢。
一个小猴子说:“今天回去,保准得吃皮鞭,哼!就是吃皮鞭,我也不给他干活了,我要和他讲理!”另一个小猴子说:“主人从来不讲理,咱们要不给他干活,他会把咱们再卖掉!”大伙挖耳挠腮,扑闪着眼皮,一时不晓得该怎样是好。
还是老一点的猴子精灵,它说:“干吗要回去呢?这大山没有头,森林没有边,到哪里没有我们吃的果子?生活的路子就在我们脚下,我们应该当机立断,立刻离开这里!”那个野生的老猴儿又插话了:“这就对了,走,一块走哇!”
大伙儿一个个扔掉手里的篓子,欢跳着,嘻笑着,钻进那无边无际的山林里去了。
那个主人到了晚上,左等右等不见猴子们回来,到山上一看,除了横躺坚倒的篓子以外,一个猴儿也不见了。他气坏了,但仍旧好吃懒做。后来,他终于饿死在自己的床上了。
寓言给我的启示:当圈养的猴子看到野生猴子的生活方式和它如此不同,瞬间懵逼了。俗话说,“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。”这话看着白痴,其实是再现实不过的“大道理”了。
生活中,有时真相善于隐藏,在没有开悟以前,一个人的认知方式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对比。如果没有对比,就无法判断好坏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如果不能两面对比,就无法判断是非。为了让自己明辨是非,提高判断能力,首先就必须做到兼听则明。
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。客观公正的了解事物本身,不受情绪的干扰,不被自身固有的立场所束缚,才能保持清醒。
曾经读过一本书,书名叫:《我们最幸福》。作者是《洛杉矶时报》驻汉城记者芭芭拉·德米克(BarbaraDemick),书中芭芭拉采访了60多位“脱北者”,也就是朝鲜官方所谓的“叛逃者”,将他们的经历写成了此书。其中有一个金医生的故事,非常感人:
当金医生在冰冷的图们江中,挣扎着爬上岸的时候,她下半生已经冻的完全失去了知觉,裤子甚至已经被冻硬了。但好在她没有失去意识,她清楚自己必须继续向前爬,因为只要她一休息,就会被冻死。
她最终爬到了一个村落中真相,推开一扇没有上锁的铁门,金医生朝这个陌生的国度张望,她看到一个小金属碗里面装着一些吃的。凑近一看,碗里装着的是一碗白米饭,饭里竟然还混着一些肉——金医生已经记不得自己上一次看见白米饭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。
她想不明白,这样一碗可贵的白米饭为什么要放在地上。直到她听见狗叫的时候,她一切都明白了!
就在此前,她依然愿意相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(只不过是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),就在此前,她依然相信她珍爱一生的信仰是正确的,就在推开这扇门之前,她也曾希望中国的农村会和北朝鲜一样的穷。
但门开了,地上的狗食让她面对了一个不能否认,但又饱含巨大痛苦的事实:
中国的狗吃的都比北朝鲜的医生好!
这和文章开头,那个圈养的猴子看到野生猴子,瞬间懵逼是一个道理。不对比就不会发现差距,这也就成了自己意淫存在的基础,无知才总会去幻想,知道了真相单单是自尊心就会让你无地自容。
世界之所以流行鸡汤,是因为谎言能使人平静,安逸。而看清事实的真相是件痛苦的事,往往使人难以接受。但真相却能使人痛彻痛悟,然后解脱。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对自己下猛药,无情的把自己推到最残酷的现实,越激烈的研磨越好。
当年,鲁迅先生曾借以阿贵这一形象批判了那时社会的世态炎凉,国人的麻木,势利,自欺欺人,意淫,自大,深深地敲醒了我们,要醒来。虽然现在那个吃人的年代已经过去了,但现在的社会,阿贵远没有离去,这就警醒自己,不要像阿贵一样活的不明不白,浑浑噩噩。古人云,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,大抵也有其中的韵味吧。
(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