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参加一个线下培训,课程主办方是业内顶尖的新媒体运营团队。课堂上,老师讲了团队的一次特殊经历。
创业初期,团队成员干劲十足,很快就在新媒体领域做出了成绩。与此同时,他们根据自己摸索的经验,总结出了一套方法论,并以课程形式分享出来,帮助同行进步。
涉足新兴领域,起步时没有任何理论指导,这种从0到1的特殊经历,让团队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经验深信不疑。
然而,在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创办第二家公司的时候,却发现,原先精心总结的成功方法论并不那么顶用,他们碰到了许多过去没有碰到过的问题。这些问题,直接导致了团队第二次创业的失败。
意外的失败让团队特别警醒,他们立即全盘审视公司的战略细节,尽可能查找出更多的漏洞。如今,他们在每个季度的复盘会议中加了一项内容:如果公司面临倒闭,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?
原来,成功来得太快,并不一定是好事。如果把一次成功的经验视为成长规律,很有可能会高估自己的本领,给未来埋下隐患。相反,偶尔的失败会让人更有危机意识,更懂得调整前行的方向。
近日跟写作班的同学聊到一个很俗气的话题: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?学员朵朵说,刚开始学写作的时候,第一篇就投稿成功了,这件事让她既惊喜又担忧。一出发就有收获固然是好,但她担忧的是,跳过了试错的过程,她完全不知道前方水的深浅,如果全靠第一篇的写作经验,她不确定自己能走多远。
学习没多久就上稿,这种现象在写作班并不罕见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朵朵这么清醒的认知。更多的人,上稿以后就接受不了拒稿,受到打击就放弃了。
胜利来得太过容易,往往会让人误把运气当成实力;而那些在前行的过程中摔过跤、踩过坑的人,往往走得更扎实。
我带过的另一个学员,初期被拒稿30多次。她心态很好,每次都问编辑自己的稿件哪里不好,问清楚原因后再自己慢慢下功夫克服。如今,她写出来的文章水平相当稳定,基本上没有废稿,出文速度也很快,前不久还写了刷屏级的爆文,被师弟师妹们视为偶像。
任何成功都有偶然因素,只有从失败上积累起来的成功,才有最坚实的基础。从这层意义上来讲,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并不是一句口号,它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论。那些从失败里站起来人,是真正要靠实力打硬仗的人。
失败是所好学校。
统计学上有一个概念叫“幸存者偏差”:当我们的资讯来源于“幸存者”时,我们获取的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。那些“失败者”阵亡的地方,才是真正危险的地方,也是我们最需要夯实的地方。
只向成功学习,无异于向“幸存者”获取信息。
成长,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。当我们发现不了自身问题的时候,我们的成功可能只是运气。而失败,恰恰是让问题浮出水面的好机会。
我最初接触外贸行业时,捅了不少篓子。有时候是因为英文不好,翻译错了细节,导致产品做出来是错的;有时候是因为常识不足,估错了货期,造成客人投诉。但正因为这些经历的叠加,迫使我不断充电,我才学会了规避风险和应对危机。
我们从自己的失败里总结出来的教训,并不会逊色于在成功者那里学到的经验。不断地在错误中进行反省和总结,是持续成长的唯一途径。
那些大大小小的坑都踩过一遍的人,他的基础往往是最扎实的,在前行的路上也更加谨慎。他们一旦成长起来,就很难再跌落。
如果你的成功来得太快,请记住不要在这个成绩上沾沾自喜,要对未知的风险心存敬畏;如果你的成功来得太慢,就把每一次打击当成新的开始,让失败成为你向上攀爬的阶梯。
失败,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;你摔过跤的地方,也可以是你奔跑的起点。
通往成功的道路很多,最稳妥的那一条,叫千锤百炼。
(本文作者:二次元猫小姐,文章来源:猫姐能量圈,ID:tqq1214cat,图片来源:东方I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