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算了吧,太麻烦了!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口头禅。
我们身边不乏有朋友在处事中认为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原本想着做某件事情,可是一想到得先去解决很多麻烦,就顾不上事情多么重要,最后不了了之。
因为怕麻烦,我们错过了很多。
蔡康永在《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》中写道:人生前期越是嫌麻烦,越是懒得去学习,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,错过新风景。
越是怕麻烦,就越难过好这一生。
01 怕麻烦,是一种懒惰
导演陈小卿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他有一个开餐厅的朋友,不营销、不推广,可每天都有很多人专程去排队吃饭,开了十多年生意一直特别好。
他很好奇,于是问朋友:“开餐厅的秘诀是什么?”
朋友还没开口,老板娘就抢了话:“只要做到每天6点亲自去菜市场挑菜,一直挑到12点才走人,而且还能坚持十多年就可以了。”
有人听到后或许会这样说:“这简直太耗时耗力了,何必如此自找麻烦呢?”
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这看上去是很聪明的生活准则,可它也正是懒惰的表现。
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,我们只是靠怕麻烦的本能,就能够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,而这往往并非最优解。
就像这位餐厅老板,他看上去做了一件麻烦的事情,而正是这种麻烦反而最后帮他省事省力,餐馆菜品做出了质量,餐厅得到顾客的好评。
所有能让我们惊艳的东西,往往就藏在那些突破、改变与精进之中。
02 害怕麻烦、缺少耐心是急于求成者的通病
害怕麻烦是很多人进步缓慢,甚至能成为无法进步的直接原因。
而害怕麻烦又更容易出现在急于求成者的身上,因为他们很着急想要尽快地做出成果来,恨不得刚做完就能立刻看到好的结果。
而真正想要把事情做好做到趋近于完美,多少都是“麻烦”的。但也正是这些“麻烦”,直接影响这事件最终的质量。
自古以来,兵法都比较高深,大部分人连看都看不懂,更别说在生活中运用自如了。那为何二十六岁才研习兵法的王阳明,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顿悟这门精深的学问呢?
这是因为他达到了“此心不动,随机而行”的境界。面对险境,他能淡定自若,不自乱阵脚,并且能精准地找出适合的兵法来化险为夷。
王阳明对兵法的研究不只是看懂,更是要融会贯通,达到这样的境界,需要的是在日常中随时随地进行演习,日复一日,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。如此,他便成为了兵法的专家。
战国时期的赵括确实也研究兵法了,但是他死记硬背的只是一种模板,并没有完全理解兵法的精髓,遇到突发情况,他无法随机应变,因此仅仅是在“纸上谈兵”而已。
沈从文曾说: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,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。
生活中的浮躁和焦急在所难免,能抚平这些毛躁的,往往就是我们的那一点耐心。
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,有人嘲笑老奶奶的执着,但也有人敬佩老奶奶的耐心。实际上磨针只是一个隐喻,一种象征。
它代表所有需要我们耐心坚持的小事、大事。它可能是一项工作、可能是一次交谈、可能是一段感情、也可能是整个人生。
而耐心,却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坚持的修行。
03 越怕麻烦,只会越麻烦
周国平曾说过:世上许多事,只要肯动手去做,就并不难。
只有不怕麻烦的人,才能不靠自身的惯性活着,只有不怕麻烦的人,才能去做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事情。
没有任何一个人,不经历任何麻烦就能实现目标;也没有任何一个人,不会过上完全没有麻烦的生活。
保持耐心、克服麻烦,是我们成为想成为的人、过想过生活的必经之路。
(本文作者:国馆,文章来源:国馆,ID:guoguan500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