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人,贵有自知之明
春秋时期的鲍叔牙,三辞相国之位,堪称有自知之明的典范。
第一次是齐桓公初即位时,想任命鲍叔牙为相国。可鲍叔牙却推举曾“箭射齐桓公”的好朋友——管仲。并从五个治国方略对比自己和管仲,最后说服了齐桓公,任命管仲为相。
第二次是管仲病重时,齐桓公问管仲是否可让鲍叔牙继任。管仲说,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,不可以委以国任。此言一出,有奸臣借此离间。而鲍叔牙却笑着说:“这正是我推荐管仲为相的原因。”最后,由管仲举荐了另一位大臣为相。
老子曰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能够了解别人,顶多算是聪明,而能够了解自己,才是真正的大智慧。
鲍叔牙两次辞相国之位告诉我们:自知之明诚然可贵,但更可贵的是,能够坚决拒绝力所不及的事,这才是真正的自知。
人生一世,最可悲的不是失败,也不是失败后的一蹶不振;而是一再地在同一个地方跌倒,却毫不自知。对常人来说,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力范围的大小,而是能否确定能力的边界。
唯有先认清自己,才能确定边界;摆正位置,继而才有权利去选择想要的,拒绝不想要的。
知道自己边界的人,会比那些能力比自己强几倍,但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更笃定,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02 人,别太高估自己
“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”做人,不要高估自己。这不仅是做人的姿态,更是人生的智慧。
三国时期的许攸,起初在袁绍手下做谋士,后来投靠儿时的好友曹操。
对于许攸的到来,曹操光脚跑出帐外迎接,可见他对这位发小的器重。而许攸也不负所望,在官渡之战中献计烧乌巢,使得曹操打败袁绍。自此,许攸跟着曹操南征北战,立下不少功劳。
然而,许攸为人散漫,口无遮拦。仗着有才识有功劳,他对曹操时常表现出不屑的怠慢态度。对于这些,曹操能伸能屈,笑一笑也就忍了。
随着许攸持续的不知收敛、猖狂至极,曹操终于忍无可忍,下令将他收押,随后处置。
“自以为是,是最可怕的东西。”做人最大的愚蠢,莫过于不把别人当回事,而太拿自己当回事。一味的高估自己,就会不经意间把自己当主角,把别人当配角。轻则失意,重则致祸。
事实上,越强大的人,反而越低调,越谦卑。正如成熟的麦穗,粒粒饱满,却笑意盈盈向下低头。
人人都像是一粒尘埃。不论处于什么位置,什么局势,都不要高估自己,也不要低估他人。
03 人,也不要看轻自己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”人生海海,每个人都有特定存在的生命意义。
年少时看《三国》,不喜欢刘备的哭哭啼啼;年纪渐长,却越来越敬佩此人。
每一次哭,他毫不犹豫;每一次擦干眼泪,又是干脆利落。这就是刘备异于常人之处,越挫越勇,屡败屡战。甚至在他最低落、最不值一提时,他也从没有放弃过他的理想。
对比同时期风云人物,曹操有强大的宦官背景,袁绍更是四世三公,而刘备只是人海中一卖草席之人。常年挂在口中的“中山靖王之后”,实则一虚名,唬人而已。
就是这样一穷二白的刘备,一路打,一路拼,一路哭。备受冷落,历尽坎坷,受尽苦楚,走到了最后的三分天下。
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”
人生在世,着实需要刘备的这种勇气和精神。任何时候,都不要妄自菲薄,更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人生。
人生,要看清自己,而不要看轻自己。一个斗志昂扬的人,远比活得战战兢兢的人更有魅力。找准位置,找到优势,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“可望不可及”。
不高估自己,是一种境界;不看轻自己,是一种坦然。人生最大的不幸,就是看不清自己;人生最好的状态,莫过于认清自己。
漫漫人生路,事随境转,能正确认识自己,才能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底气。
(本文作者:霞光满天,文章来源:儒风大家;ID:rufengdaji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