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忘也门的中国陵园散文

人逢佳节倍思亲,春节将至,年过七旬的我,想起他们,仍叫我老泪纵横。

难忘也门的“中国陵园”

猴年的春节即将来临,春运随之开始,中国春节的核心内涵是回家团圆,所以每到这时候,远离家乡的中国人,不管多么遥远,多么艰难,都要提着大包小包,欢欢喜喜回家过年。但是,有许多的人,却永远也回不了家。我想起了在也门援外的50多名中国同胞,长眠在也门的土地上,永远也回不了家。

就在也门首都郊区,有一座“中国陵园”,这里长眠着50多名中国同胞。每逢佳节,老兵缅怀着他们,寄托着哀思。

我在驻也门使馆工作时,有一天,经商处参赞给我来电话,他带着低沉的声音告诉我,一援也项目组的两名工程人员,在使馆汇报工作后,回工地的途中遇到不测,他们碰上山洪,泥石流爆发,一名被泥石流冲走牺牲,另一名被当地人幸运地营救成功,脱离了危险。我听后感到很心情十分难过。随后我国使馆党委,马上做出了他的后事安排,通知其国内家属和亲人,并得到国内有关部门指示后,决定将他安葬在也门首都萨那近郊的中国陵园。

我受使馆领导委托,处理此事。我们由使馆开车到墓地花了40多分钟,我一下车,眼前的场景使我非常惊讶,没想到在也门萨那竟然有这么一个中国陵园,完全中国的风俗和特点,陵园规模挺大,松柏林立,干净整洁,每座墓前,矗立着庄严肃穆地墓碑,一排排的静默。当时我到也门时间不长,这也是我第一次来这墓地,对陵园的情况了解很少。我们经商处参赞在也门工作时间很长,主管援也项目和专家组的工作,对驻在国和该墓地的情况了解得很多,他给我作了详细介绍。

首先,墓地的选址,当时是由我驻也使馆,根据国内指示与也门政府商定的,墓地选在首都萨那西10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头上,上面地势较为平坦宽阔,其位置又恰好在荷萨公路(荷台达至萨那公路)终端旁,也是紧邻着萨那老城的南大门,环境较优美,按中国人的说法,是块好风水的地方。为了纪念张其弦工程师,该墓地取名为张工墓,这背后有着一段非常有意义的历史背景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我国援助也门修筑第一条公路,从荷台达到萨那。一路上尽是高山峻岭,悬崔峭壁,好多座山,海拔在3000米以上,尽是弯弯曲曲的盘山道,按我国当时的技术设备来说,修筑这么一条公路难度很大,我国派出了许多专家和工程师。其中张其弦是一名很优秀的工程师,技术全面熟练,他不幸在一次事故中壮烈牺牲,年仅39岁。他的牺牲是援也筑路项目的重大损失,为了表彰张工为荷萨公路的建设和中也友谊作出的贡献,我国有关部门决定为他建立一座纪念碑,并由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亲自题写了碑文:张其弦工程师之墓,並在墓地建起了一座中式纪念亭。纪念碑建成后,成为萨那一景,每逢节假日和休息日,也门人常常举家老少来墓地瞻仰和游玩。

随着中也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,我国与也门政府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,我国派出的专家组不断增加,有修路建楼、卫生医疗,渔业指导、軍工生产、軍援军贸等合作项目,人数最多时达数千人。项目及人员多,我们使馆承担的任务也愈来愈繁重而复杂,既要经常与也门政府商讨与沟通,落实好各项目,又要不定期地听取各专家组的汇报,帮助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,有些问题是很棘手的。

比如,有的工程人员被也门部落人员绑架了,我使馆大使和经商参赞就要一起向也门政府有关部门交涉,通过各方关系做工作,设法营救。 更令人不忍看到的是,项目上由于发生多期事故,造成人员伤亡;或者有的专家或工程师突然病重,医治无效客死他乡。他们为中也友谊合作贡献了自己的生命,长眠于也门国土。随着中也两国友谊的不断发展,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。40多年来,共有100多名中国援也人员在也门的士地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,其中有50多名就长眠在这块约达5000多平方米的“张工墓”墓地里,他们中包括工程技术人员、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、翻译、医护人员等。中国的“张工墓”已成为中也友谊的象征。

每逢清明节,我们使馆与经商处,年年组织援也的专家组到墓地举行隆重的扫墓活动,缅怀长眠于张工墓的中国同胞。我在驻也使馆工作期间,年年参加这扫墓活动,全体人员向为中也友谊献出宝贵生命的所有死难者集体默哀一分钟。随后,大家又分头向一座座坟茔敬献美酒和鲜花,告慰英灵,寄托哀思。向他们献上花圈,躹躬致哀。祭奠把生命献给中也友谊的英灵。我调回国内后再也没有机会去看望他们,再也没有机会给他们献花圈躹躬致哀,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们。

顶一下 (0
踩一下 (0
上一篇: 难忘中秋糯粽香散文
下一篇: 难忘乡情抒情散文

评论区

表情

共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扫扫二维码,用手机访问本站!

扫扫二维码,用手机访问本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