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的记忆里,清明是杨花道上洋洋洒洒地下着的小雨。外婆从门口挪到屋檐下洗青菜,我也一身狼狈地抱着几本书跑了回来。刚刚甩掉冰凉的外套,桌子上就多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。外婆依旧不紧不慢地洗着菜,嘴角的笑意,让我暖到了心底。
午时的雨,小了几分。凉风不减,窗外的花儿也都埋起身子,一头扎进刚刚长出来的新叶里。小屋上飘起了炊烟。斜风细雨中的空气清澈湿润,好像外婆煮的茶水一样,呼吸起来都能解解渴。不过还是不能顶饿,这不,杨花道的泥泞里,走来许多被这炊烟引回来的渔夫子。待到炊烟散尽,小屋里立刻窜出一股清甜扑鼻的鱼面香。我的面前还是放着一个大碗,碗里堆着满满的鱼肉面,浓郁的汤面上飘着几颗冒着香气的鱼鲜草。生活条件虽然不好,但生在水乡,少不了鱼。聪明点,勤快点顿顿都有的吃。父亲没有外出的日子里,我吃的都腻了。如今在外婆家读书正在长身体的时候,尽管不怎么吃,外婆还是尽量把鱼都给了我。吃完饭,洗了碗,就马不停蹄地往学校赶。那时的我真的不怎么爱说话。作为一头沉默的羔羊,除了安静地读书,就是和外婆过着清淡的日子。
来年的清明好了些。提前阴郁了几天,到了清明晴了起来。中午回家母亲做了很多好吃的,匆匆在家门口钓了几杆鱼,就回了学校。
傍晚起风了,杨花道上吹满了柳絮。渐渐地,连路都盖住了。中学的关键时期,下课比较晚,回去吃完饭还要上晚自习。到外婆家路口的时候天已经黑的快看不见了。我摸着柳絮里的脚印,隐隐约约地看见窗口透着微光。今天外婆竟然没有开灯,我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,看到一个熟悉的黑影。我喊着怎么还不进去,天都黑透了。这时,外婆才恍过来,回屋开了灯。嘴里责怪着,等了这么久我怎么这么晚才回来。我望着外婆头发上沾满的柳絮和担忧的神情,心里一暖,两眼发酸。吃着外婆做的饭菜。喝着外婆煮的茶,聊着天。我发现跟外婆生活了几年,外婆仿佛离不开我,我也离不开她了。
如今我离开家乡已经好几年了,渐渐地跟外婆见面也越来越少。偶尔电话里沟通,外婆也越来越像个孩子一样,我一说话,她就开心,仿佛我的一切都令她新奇。其实在她面前,我更是个孩子,因为我说的每一句话,她都会包容。她总是劝慰着我在外面不要想家,叮嘱着我照顾好自己。
今年清明,少了几场雨,也没了柳絮。陌生的城市里,独自喝着清茶,守着一窗的思念。尽管电话里没跟外婆聊多久,但也只能忍着眼角的酸涩,坚定地告诉她:一定多回家看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