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林伏波山游记散文

樱花谢后,五月将尽。夏天,烈日如焚,院校的小径像蒸饺的火炉散发热气,被纤柔的云丝簇拥上了一碧的遥天,教人焦躁难忍。我的好友晓炜提议,不如出游,寻一块清凉之地,静心怡乐。我满是答应,我向来喜欢游玩得,尤其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练而遗留下来的山川古迹。我喜欢寻找生活,特别向往诗意的生活。

仲夏6月10日,11点钟的午后,我们两如约在图书馆旁的林荫道见面。当我们见面的那一刻,慵懒的阳光落在我们的侧脸,撞入眼帘如婴儿般不想睁眼,我清楚地看到他柔软的眼眉迷成缝,切着齿感觉那么痛苦,使我不由发笑。微笑过后的感念,我们不再寻觅,直接从婆娑的树影下走过,直达校门通往市区。

由于我校在苍烟野外的郊区,距离市区较远,每次出行必乘会仙车。当车儿经过桂林甄皮岩路口时,朝着甄皮岩方向,我们深深的注视着并朝拜了三下,敬仰桂林的先民----那是万年前的桂林人。心非草与木,熟能无情?想起先民在荒野中的艰苦与辛酸,由此更使我深知父母心。回忆想起在校生活,我总是把自己藏在图书馆里,把眼深深扎根于书海中,翱览群书,借青灯古卷修炼德行,不分昼夜地坐在油黄的凳子上苦于智慧拙劣,像苦行僧那样不停地写作。此次游行,为了仰慕桂林文化而游,也是与朋友叙叙、游乐而行的,也是我心中所向往的诗意的生活。

当所有的时光过滤之后,车儿把我们抛弃在十字街路口。下了车后,我们随车流走,没有停下脚步,不理会路边小摊买卖中的红与黑。根据所计划的流程,我们先去“大饱口褔”吃自助餐。大饱口褔,两人相对言欢,唇齿间留有茶香,快意飘若神仙。

悠悠迷所留,饮足饭饱,斟觞落定,只剩下未出行的路径。收银台结账毕,小步下楼,因为路程不过一二里,我们就从十字街步行出发伏波叠彩,蜿穿人来人往的街头,踏上久违已久的伏波叠彩山之路。望远伏波山,孤峰挺秀,一半插入江潭,另一半则忱于陆地。东临漓江,又有遏伏波之势。

望远伏波的这一幕,牢牢地印在我们心间。当我们将身临其境时,晓炜君说了一段关于伏波的历史:“伏波山历史悠久,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此地,有远珠伏波得名,因这里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,多聚文人墨客到此一游,故又有“伏波胜镜”之誉。”我望峰息心,这一派砖墙石壁半已剥蚀的景象,再备上伏波山林中幽然深远的意境,不得不折服于大自然的艺术!我连连点头并同意他的说法。

一路的缓步前行终到点,我们来到了伏波景区。游人很多,繁星点点,我想他们和我们一样渴望窥探伏波的风采圣地。再移进几步,吓了我们一大跳,景区门口,高大地立着伏波将军骑着一匹奔腾的马的雕像,俨然绝妙,宛如汉朝伏波将军骑着战马从天而降,着急地赶去征战。不禁任我想象着,汉代时期社稷多舛的命运,和当年内外战争的残酷与无情。哎!战争双方在自己眼里总是这样,对已都是合理,敌方总是不公的。

“喂!想什么那么久?拿好通卡和学生证,进去啦!”晓炜有点烦心说道。进去前,我让他帮我照几张像,因为在我看来,看山如观画,游山如读史,同时也可以纪念我穿越汉朝与伏波将军邂逅的思想。

打了两孔通卡后,我们随即进入。正门直入,便看伏波将军一身黄金戎装,手执宝剑,看样子把守镇关。绕道前进,便看到伏波山镶着绿色的大字“伏波山”,而底下公主钟亭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“千人锅”和重达2524斤的大钟,据说这座大铁钟是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造的,我觉得那壁刻上诗文差不多花了一代人得心血才锻造而成,因为钟的上部铸有经文,钟体下部则为“皇图巩固”等铭文,并记录了捐款铸钟者的名单,而今已传名数百世,堪称。还有桂林老先生有言:晨敲钟鼓声声脆,壁刻诗文字字金。跟着名气,很多游客都喜欢在此照相,尤其是女性,争先恐后与公主钟亭同照,欲求真善美、容颜美貌等美好的祝愿。

听说“试剑石”又曰状元石,其岩石悬空而下,状若浮柱,去地一线不合,有人称是神仙揭谛试剑,又有人说是伏波将军马援试宝剑而形成的,但不管怎样,人们还是相信且把手放进去会给人带来好运的。接着众人欢呼雀跃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齐涌入,而我们紧跟其后,带着好奇更想试试。当我们来到试剑石前的几尊佛像时,有个导游告诉我们一个秘密,这几尊佛像的对面是几个道教。话说桂林佛与道不相聚的,但是伏波出奇的亮点就在这儿。即后,我们一群人蜂拥至状元石下,来回穿梭手、愚弄各种姿势,只为试剑石前留倩影,当时我还故意闹晓炜君证明我有点状元味儿呢!试剑石前留倩影,还珠洞里拜观音。

顶一下 (0
踩一下 (0
上一篇: 桂子飘香花好又月圆优美散文
下一篇: 桂林阳朔游记的散文

评论区

表情

共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扫扫二维码,用手机访问本站!

扫扫二维码,用手机访问本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