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百步沙边的一块岩石,离岸入海,名叫“师石”。石面上刻着这四个字:回头是岸。
潮起潮落,潮落潮起。它定止于一。
波涛咆哮,盛怒无比。它独立镇静。
冷对千波万浪的繁嚣,它无动于衷,寂寂。它寂寂地料理着亘古经久的海角独处。
或者,会有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的悲怆,解释不了,也宣泄不了。
它犹如历史中的独夫。海水不会同情它。它孤独地,
展望天涯……回头是岸。
面对大海,它走出去,走出岩群,走出沙滩。它走了进去,在海中。或者,当初海水令它向往。当然,大海的确有着引人神往的迷人景观。希望胸怀浩荡,因而亲近大海。
潮起潮落……风潮汹涌。
水咸风酸。
它在水中,海水淹没岩根。它的身边,全是无边无际的风……它回过头来,看看故山的青葱。
寒星与灯塔孤影相对,肝胆相照,许着一个默契。
给人以岸的启示。
它们也是孤独者,在天涯,在海角。在绝世极代。
天不荒地不老的天可荒地可老,它们依然独立独处。
因为要启示岸,它们面向海。海与岸相对。海是一种危险,岸是安全。
它回过头来,对着人们说:
回头是岸。
人们在沙滩上游戏,有的已下海游泳。它警告:
海中吹来腥味的风,是海溺人的信息。
陆地,有石有土,才是可靠之处。
海中无可安葬。
不管是何方向,陆地里起步,一个劲地走,
走尽了陆地,到了海边,就得回头。
否则,走进海中,被海吞溺掉。
释迦牟尼佛举着手说:
苦海无边。
然而,这是海之边,还未离岸。
金沙映日,明灭着阳光的色泽反射。
浊浪不息,反复喷喘着波梢乱卷的白沫。
它灰暗而磊落。驳驳斑斑,岩石的表皮,充满被浪腐被雨蚀的溃痕。
刷直的石纹如棱,石棱如割。它心如铁,肠即石。坚毅着中流砥柱之志,不可动摇。诉说着宣天告地的:
回头是岸。
海水只想摧毁它,陆地已经抛弃了它。
它在光天化日之中,在寒星冷月之下,紧守那一句永远的警告,经营着苦心孤诣。其意之善可昭日月,其心之坚横绝人天。却只是与灯塔、浮标做做朋友,偶尔惺惺相惜或同病相怜。
沙滩绵绵。这是岸与海的分际线。
人们在沙滩上流连,而欲忘返。
这是细小的坚硬聚拢成的绵软,
接受潮的冲击而被潮水加工出来。
面向岸,回头是海。面向海,回头是岸。
释迦牟尼佛指着海说:
回头是岸。
……
观世音菩萨莲花洋中现身,救苦救难,用宝筏渡人过迷津到彼岸。他会飘过南海。他会接引陆地上的众生。
此岸之上,有个彼岸。以海而言,此岸与彼岸隔着苦海。
这里是沙滩,软绵绵,非海非岸。
海中的它回过头来说:
回去吧,回到岸上去。
海水日日夜夜扰岸侵滩反反复复轮回不休。永远危险。海水的概念,不同于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“上善若水”的水的概念。
海水会腐蚀会吞帆溺人,简直穷凶极恶。
佛教给海所下的定义,与俗不同。之所以名之以苦海,因为那里充满恶趣。恶趣吞溺善良,那是堕落,那是沉沧。因此,须超渡出来,方能得救。
沙滩绵绵。因为软绵绵,所以,一边是安全,一边是危险。沙滩两边皆连。要不滑入海,要不回到岸。
这里仍须回头。
积极地预防险恶,千万不能离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