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子胥与歌舞的不结之缘散文

歌舞,一个山清水秀、山环水绕的地方。鸟啭水潺、莺歌燕舞,绝对能给人足够的浪漫空间,引人以无尽的遐想。然而,翻开桐庐地图,透过曲曲绕饶的弧线,你会发现“东西南北中,歌舞在其中”的无奈现实。大自然在慷慨馈赠蓝天、白云、青山、绿水、净土、沃壤的同时,把闭塞、落后、贫穷当作嫁妆一并给了我们。假如我们要为自己是歌舞人而感到自豪和光荣的话,那么出路又在何方呢?该从哪儿入手呢?

带着这样一个略嫌幼稚的想法,我们开始了寻根以谋求文化认同的活动,并且有了下面这些文字。

口中的历史:歌舞三地名由来调查

地名一:歌舞

调查人:朱XX女16岁初三(1)班

调查对象:严XX男59岁歌舞第三生产队

口述内容:

战国时期楚国的伍子胥因楚王派军追杀,不得不逃亡吴国。当逃到此地时,以为已经到了吴国,就和他的士兵在这里唱歌跳舞,因此得名歌舞。

地名二:马啸塔

调查人:赵XX女15岁初二(1)班

调查对象一:蒲XX男70岁歌舞村蒲家片

口述内容:

从前有一匹马,被人从远方追逐下来。当逃到这个地方时,一不小心撞到了一块大石头。后来,有人就在那地方写下了“马死滩”。

调查对象二:赵XX男69岁歌舞村蒲家片

口述内容:

有一个叫伍子胥的人骑着一匹马逃亡下来,逃到歌舞算是平静了,便开始唱歌跳舞了,所到地便称歌舞。后来又到一地,马突然停下咆哮一声,那儿恰巧有一座塔,便叫“马啸塔”。

调查对象三:蒲XX女64岁歌舞村蒲家片

伍子胥逃亡到歌舞,没有追兵便休息了,大家一起唱歌跳舞。后来又来到一片河滩边,马停在那儿叫了一声,这片河滩便被称为“马啸滩”了。

地名三:胥岭

调查人:尹XX男16岁初三(2)班

调查对象:应XX男64岁子胥村

口述内容:

当年,伍子胥曾经从建德顺着这座山岭逃亡到这边来,故此得名。它是用伍子胥的名字来命名的。

作者感言:

都说“白胡子里面长满了故事”,简单的调查让我们觉得此言不虚。听着老人们娓娓动听的讲述,我们感慨万分:以前总觉得歌舞很偏僻,可是想不到,小小的歌舞竟有那么多的过去。从老人们的讲述中,我们起码可以确定伍子胥曾经逃难到歌舞不是空口白话,至少具有了民间文学的色彩。在一定意义上说,是伍子胥给歌舞带来了悠久的文化。当然,老人们不是历史学家,不能要求他们严谨地再现历史。从历史与社会探究的角度来说,下列几点值得说明:1、伍子胥作为春秋末年(公元前770年——公元前476年)吴越争霸的主角之一,绝对不可能生活在战国时代(公元前475年——公元前221年),故而“战国时代伍子胥”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。2、从伍子胥的逃亡线路来看,经我们实地了解,应为“建德——胥岭——马啸塔——歌舞”,所以伍子胥不大可能到歌舞之后再倒退回马啸塔。3、关于“舞”字:按一般的理解,楚地一带有跳大神的传统,伍子胥作为楚国的一员,懂得这个倒也可以理解。但以逃难者的身份,且具有显赫的家庭背景,让伍子胥去跳大神显得不切实际。而专职跳舞者像“优”、“悱”之类角色,又要到唐宋以后,因此说伍子胥跳舞也是站不住脚的。比较可行合理的说法,我们觉得“舞”字应该是伍子胥到达安全地带后拔剑长啸,迎风舞剑。这一舞,舞出了家破的愤怒;这一舞,舞出了自由的欢跃。我们认为,这样理解比较符合伍子胥的身份和心境。4、古时歌舞一带有“吴头楚尾”之说,似乎可为上述观点增加一点说服力。

眼中的世界:子胥文化对歌舞经济社会的影响

挖掘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,以寻根的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,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。通过调查了解,我们发现:在歌舞,人们已开始有意识的利用子胥文化来为自己服务,并已初见成效。无论特色产品、精神文化还是区域变迁,都隐隐约约有伍子胥的影子存在。

一、特色产品:

1、子胥白茶:

(1)得名及特色:子胥白茶产于浙江桐庐县西部山区歌舞境内,取自传说中伍子胥途径歌舞岭所遗之茶树,采用上等白茶叶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。叶莹薄,滑如玉,冲泡后幽香盈室,茶叶如美女起舞,又似白玉卧底。饮之甘味生津,唇齿留香。真可谓“此茶只应天上有,人间难得几回饮”。

顶一下 (0
踩一下 (0
上一篇: 伊本才女散文之上海游记
下一篇: 伏在枝上的春散文

评论区

表情

共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扫扫二维码,用手机访问本站!

扫扫二维码,用手机访问本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