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t 1
曾看过一部电影。老人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,家里只剩下他和老年痴呆的妻子一起生活。
儿女们说:“有空会常回来看你们的。”
结果,一晃几个月过去了,他们都没能回家看一眼。女儿经济困难,去父亲上班的地方向父亲求助,虽然离家很近,可她也说抽不出时间回家看母亲。
医生诊断妻子身患绝症,不久于人世,老人下定决心跟妻子一起离开这个世界。
老人打电话让儿女孙辈一起回家,儿子带着本该去上辅导班的孩子不情不愿地回来。两个儿媳担心老人提出来一起住,悄悄地诉说着家里的困难,互相推诿不想照顾老人。
这是电影,也是生活。
父母老了,儿女长大了,双方角色互换,父母成了渴望被关心的孩子,儿女成了父母的依靠。
小时候,我们多希望能随时找到父母,成年后,父母就多希望能随时找到我们。不同的是,小孩子从来不怕打扰父母,父母却永远害怕给儿女添麻烦。
许多成年人,都活成了父母生命里的隐形人。加班、开会、出差、辅导孩子……被生活裹挟的我们,执着地奔波在自己的世界,全然顾不上父母需要些什么。
在成年人心里,有太多的事情比看望父母更重要。所以父母面临的人生困境,儿女们往往一点都不知情。
Part 2
一个周末的早上,醒来已经上午9点。我看到手机上有几个未接电话,几条未接通的视频,还有若干条语音,显示的全是老妈,我的心里“咯噔”一下。
顾不上听语音,我赶紧把电话回拨过去。
原来,老爸早上出去锻炼,突感胸闷气短,呼吸困难,同行的邻居打了120,把老爸拉去了医院。
老妈着急通知我,结果因为手机设置成静音,一个多小时都没联系上我。
幸亏老爸身体没有大碍,否则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。自那以后,睡觉时我再也不敢静音了。
身边也有朋友跟我一样,希望父母时刻与自己保持联系,却又担心他们突然联系;明明对父母很上心,可总在最关键的时刻掉链子。
我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:看不到父母需要什么。我们习惯用自以为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,可父母真正需要的时候我们却浑然不觉。
我的闺蜜在这一点上就做得特别好。
闺蜜的父母家里,茶几玻璃下压着两张大纸,每张纸上都写着人名和电话号码,而且字都挺大。
闺蜜是独生女,怕父母有急事找不到她,便把自己的手机、办公室电话、亲近的同事和好朋友电话全写在了纸上,并按关系亲疏排序。
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眼花,即使手机里的字调到最大,也还是看不清。这两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,是父母身边最触手可及的温暖。
我们口口声声说着爱父母,可什么是真正的爱?
是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?还是给多少钱?买多大的房子?都不是。爱是看见,爱是连接,爱是“你需要的时候我都在”。
Part 3
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样,总以为自己足够孝顺,但却给了父母许多不想要的东西。
其实,稍微留意一下便知道,他们对子女所求并不多。他们尽自己的努力照顾好自己,为的是不给儿女添负担。他们懂得儿女生活的辛苦,才反复叮嘱我们“不要挂念”。他们只希望孩子平安,有空时能回家看一看,即使见不到,听听声音也能满足。
小时候,父母是我们的主心骨,我们眼里天大的事情,他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;长大后,我们成了父母的依靠。也许我们眼中的小事,对父母来说,也是需要和我们商量的大事。
多几通电话或视频,就能帮父母多解决几个问题;多回一趟家,父母就能高兴好久。对于老年人来说,有什么比跟儿女互动更幸福的事情呢?
让父母随时找到得你,便是对他们最好的爱。
(本文作者:倾城,文章来源:猫姐能量圈,ID:tqq1214ca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