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对待食物的态度,就是别人对你的态度

纪录片《人生一串》中说:“没了烟火气,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。”

人生在世,睁眼就是“吃喝”二字,我们的日子,流淌在热锅暖灶的厨房里,热气腾腾的生活,轮换于一场又一场的餐桌边。

而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,于一餐一饭,一粥一汤中,不经意间就投射到你的人生。

  01    对食物的耐心,藏着一个人对生活的热忱

杨熹文先生说:“一个人对吃的态度,会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。”

一个人的“吃商”,塑造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,人要先吃好,才能好好思考,好好休息,好好待人。

吃好一日三餐,过好一年四季。

电视剧《什刹海》里,朋友问斌子:“人人都会做面,为什么就你把面做得这么好吃?”

斌子自豪地回道:“我和其他人,那能一样吗?”

他说道,为了做一碗好的打卤面,他每天亲自跑菜市场,每种食材都精挑细选,通辽的口蘑,五台山的香菇,长白山的黑木耳,四川渠县的干黄花......

为了找到好的搭配角菜,什刹海大大小小的菜市场,他几乎转了个遍。

面,他得三醒、三揉、三扎,然后手工抻出来的五条板面,肉汤他提前好几个小时起吊。

食材一样不将就,工序一道不含糊,这才有了这一碗面。

朋友听完,竖着大拇指说:“就凭这耐心,你日子差不了。”

斌子笑着说:“那当然,这生活就似做菜,你得用心才能有滋有味。”

有人说,好好做饭的人最值得深交,因为做饭本身就是一门艺术,是为了让生活更美丽。

从你对食材的精心挑选,对搭配的矜持不苟,对烹饪的一揉一捻中,别人看到的是你对日子的耐心与追求。

《道德经》里讲:“治大国若烹小鲜。”

耐心做饭的人,在别人眼中总是自带一种柔和的光芒。

因为能耐下心来把各种生鲜酱菜,料理得色香味俱全的人,自然也能把生活过得如登春台。

  02    对食物的珍惜,藏着一个人生活的态度

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,有一位富家子弟,仗着家境富裕,生活颇为奢靡。

吃饺子时只吃饺馅,不吃皮,吃鸡蛋只吃蛋黄,不吃蛋白,一块肥瘦相间的肉,他把瘦的吃了,扔了肥的。

他父亲想让他学有所成,千方百计地为他寻得一位大儒,为表尊敬,拜师前一晚,全家在府中宴请大儒。

吃饭间,富家子弟依着性子,只吃自己喜欢的,这样夹一些,那样也夹一些,每样都只吃几口,盘子里扔了一堆。

大儒看到他的行为,次日一早,就让人告诉父亲说:“令郎的性格我怕是教不了,大人还是另请高明吧!”

老话说:“一粒米,千滴汗,粒粒粮食汗珠换。”

你所丢弃的饭蔬,是他人一脚泥,满身汗,扛过风吹日晒换来的。

你所厌恶的肉菜,是他人时思量,常渴望,无数起早贪黑拼搏的。

作家林清玄曾说起他的外祖母,他说老人家对自己影响颇多,日常里,她碗里从来不会有剩饭,菜盘里的汤汁都会喝光,甚至是掉在桌上的米粒,她也会捡起来吃掉。

其实外祖母家里并不清贫,但老人家坚持认为,做人不能不珍惜粮食。

她自己一生的习惯是如此,对他们这些后辈的要求也是如此。

“白菜青盐糙米饭,瓦壶天水菊花茶”,真正的过日子,是不过于奢靡,不随意浪费,珍惜眼前的一茶一饭。

好好吃饭,善待食物,是你呈现给别人积极生活、内心感恩富足的最好证明。

因为每一道食物,从播种、育苗、施肥到收割,农人无不经历了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”的艰辛。

珍惜食物的人,别人看到的是你对农人汗水的尊重,是你珍惜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教养。

  03    对食物的敬畏,藏着一个人的人格

曾国藩在安庆镇压太平军时,有一位远亲前来投奔。

这位亲戚家境贫寒,衣着朴素,但颇有学识,初见到曾国藩时,他就当面表示要追随其左右,不求富贵,温饱即可。

曾国藩也很欣赏他的才华,便准备一桌酒席宴请他,席间两人侃侃而谈,无论天下大势,还是观古论今,这人都能句句言辞犀利,言之有物,两人相谈甚欢。

但吃完饭后,曾国藩却叫人给他送一些盘缠,将其打发了。

身边人大为不解,后来曾国藩在写给他弟弟的信里提到:“某家赤贫,且初作客,去秕而食,宁其素耶!吾恐其见异思迁,故遣之。”

原来这人自称家贫,经常食不果腹,但在和曾国藩吃饭间,却嫌军粮粗糙,席间他一边与曾国藩交谈,一边将米饭中的秕糠挑了出来。

曾国藩由此断定此人心性不稳,不堪大用。

有人说,真正对食物的敬畏,应该是吃麻团时,珍惜每一颗芝麻的脆感,面的柔韧,甜馅的顺滑,而不是你喜欢吃芝麻,所以只把外皮吃了。

林清玄说:“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,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,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,可以看出他的人格。”

这个世间,雪怕太阳,草怕霜,饥饿之人最怕没米粮。天地间,一草一木,一茶一饭,没有一样东西来得容易。

对于端上你桌前的食物,无论甜咸酸辣,精米粗粮,你都当心怀敬畏,不随性辜负一粒米粮。

因为对食物的敬畏,就是对生命每个细节的敬畏,对前尘的不忘初心,对万千不同事物的包容。

大礼不辞小让,你随手顺心所为的细末小事,别人品到的是你行为背后的深博奥义,这往往决定着别人将怎样待你。

  04    

钱钟书先生写过一篇叫《吃饭》的散文,乍看是指形形色色的吃相,细想却是描述了人生处事和处世的哲学。

世间关系中,好友相聚,得搓一顿;久别重逢,得搓一顿;庆祝喜事,得搓一顿;感情失恋,还是得搓一顿。

一顿饭蕴藏了万种乾坤,饭蔬羹汤、杯盏交错,食物链接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接往来。

有人说:“柴米油盐,是世间关系修行的念珠。”

你对食物招挥任性,生活便是烟熏火燎的忙碌,随波逐流的得过且过。

你对食物惜用尽心,生活便可以一半烟火,一半琴棋书画诗酒茶。

毕竟有时候,你对食物的态度,写着别人对你的态度。

不将就一日三餐,不委屈自己的心和胃,不浪费粮食,以身怀敬畏的心,在食物和唇齿的碰撞中,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。

(本文作者:徐九卿,文章来源:十点读书,ID:duhaoshu)

顶一下 (0
踩一下 (0
上一篇: 成功,就是比放弃多坚持了一次
下一篇: 你有多努力,人生就有多精彩

评论区

表情

共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扫扫二维码,用手机访问本站!

扫扫二维码,用手机访问本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