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凡事过犹不及。
再好的事情,一旦超出界限,也会招致祸患。
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,做人,千万不要太过分。
01
做人,不要过分宽容
几年前,看过一个故事。
一名残疾人乞丐专门蹲守在医院门前的公交车站,坐在小滑板上,趁人不备,专往穿裙子的姑娘胯下钻,一边摸腿一边猥琐地笑。
被警察带走后,出于他身体残疾的考虑,民警只是对他宽容处理,让亲戚将他接走。
可惜他并没有珍惜这份宽容,两年后故技重施。
身体的残缺不可怕,可怕的是心灵的丑陋、道德的沦陷。
身体残缺的乞丐值得同情,但这名“流氓乞丐”则完全不同,他的行为已触犯法律,利用人们的同情心,一次次挑战道德规则。
宽容太过就是纵容,有时候宽容不会换来感恩,反而沦为对方变本加厉的筹码。
每一个成年人,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当一个人做错事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,他便汲取了教训,懂得自我约束,规范自己的行为。
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
而一味的宽容,会成为滋生邪恶的土壤。
一个孩子,家住13楼,经常从家里往楼下扔东西,开始是一个苹果核,后来是一些玩具。
因为没有发生什么意外,父母不以为意,对他的行为一味地宽容。
没想到有一天,他竟然从楼上扔下了灭火器,还先后扔下了两只,险些就砸伤了路人。
整栋楼的住户都非常气愤和担心,要求这一家人立即搬走。
尽管孩子的父母一再道歉和保证,都无济于事。
高空抛物无异于蓄意谋杀,一旦砸到路人,后果不堪设想。
宽容一旦泛滥,它所带出的洪流会将正确的规则打破。
过分的宽容,会淡化孩子的规则意识,多少“熊孩子”都是从无视规则开始的,最终只会害人害己。
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
真正的爱孩子,是要培养他正确的三观,不是过分的宽容和溺爱。
如此他将来在社会上行走,才会清楚做事的边界,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02
做人,不要过分善良
漫画家几米说过:“有一天你会明白,人不能太善良,因为人们只会挑软柿子捏。”
在一个寒冷的冬夜,外面寒风呼啸,一个阿拉伯人在温暖的帐篷里休息。
突然,站在外面的骆驼,掀起了阿拉伯人的门帘。
可怜地表示外头实在太冷了,希望主人能允许它把头伸进去暖和暖和。
善良的主人不忍心骆驼挨冻,便同意了它的请求。
没多久,骆驼又陆陆续续提出了,把脖子、前腿、半个身子伸进帐篷的请求。
阿拉伯人不忍心拒绝,全都同意了。
仗着主人的善良和好说话,骆驼越来越得寸进尺。
最后,将自己的整个身子都塞进了帐篷,甚至还把主人挤出了帐篷,自己独占了温暖的帐篷。
爱默生说过:“你的善良,必须有点儿锋芒,否则就等于零。”
善良是一个好东西,但在这个世界上,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。
就像那个成语所说的“升米养恩,斗米养仇。”
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,你给他一碗米,是救了他的命,他会感恩不尽。
但你如果继续给他米,他便会觉得理所当然了。
你给的再多,他也只会嫌少。
甚至他还会想你有满仓的米,他却只有几碗米,凭什么还要对你感恩戴德。
孟非曾说过:“有人请你帮忙,原本指望你帮十分,结果你只帮了七分,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,非但不感谢你,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。”
人世间的很多恩怨,皆出于此。
人性是贪婪的,无底线的善良,不仅不会感化对方,还会让他变本加厉,肆无忌惮地伤害你。
千万别高估了人性,将善良错付于人。
03
做人,不要过分自省
珍妮特·温特森说过:“一个人不该过分自省,这会使他变得脆弱。”
朋友小冉就是一个过分自省的人,从小爸妈就教育她:
一个巴掌拍不响,别人这样对你,一定是你自己也存在问题。
所以小冉就养成了“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”的思维习惯。
男友要和她分手,她总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,如果当初做对了某件事或者改变了某个缺点,男友就不会离开她;
被同事孤立,她就不断反思自己,是不是做错了什么,得罪了别人,甚至还会一味去讨好同事;
工作上的一次小失误,也会让她忐忑不安,夜不能寐,不断地责怪自己,深陷在懊悔中,无法自拔......
过分的自省让小冉变成了“讨好型人格”,一遇到问题,就习惯性自省,不断委屈自己,讨好别人。
很多人会告诉我们,要学会反思,自省才能让人进步。
可科学实验证明,过度的自省可能导致抑郁。
反思是一件好事,但过分的自省,会加重我们的负面情绪。
每个人都会犯错,沉溺于过去的错误中,是一种自我消耗。
它绑架了我们的情绪,让我们变得束手束脚,不仅毫无帮助,还会让我们抑郁。
在错误中汲取经验,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。
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“垃圾人”,他们会毫无来由地发泄自己的戾气。
有些时候,别人伤害你,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,“一个巴掌拍不响”是变相的”受害者有罪论”。
当我们遭受伤害时,无需自责,更不必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过分自省会让自己受到伤害,影响身心健康。
做人,不要太“过分”。
宽容太过就是纵容,会让人失去规则意识,最终害人害己。
善良太过就是放任,会让人变本加厉,最终被反咬一口。
自省太过就是伤害,会让人深陷抑郁,最终被自责打败。
(本文作者:今出川幸子,有书原创作者。文章来源:有书:youshu925,让阅读不再孤单,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