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有所不读
身体素质看吃饭,心理素质就看读书了。
心理素质好的人,大约都是精神方面的杂食主义者。这话反过来也对。或者说,反过来说更对。一个人心理素质好,往往就因为他杂食,没有禁忌。
我坚持认为,一个从来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的人,都难免死心眼。最好是什么书都读,不忌口,文雅的说法叫博览群书,也叫开卷有益。
不过,我还是有所不读。
实际上,几乎所有人都是有所不读的。
比如何满子先生,就不读武侠小说。何满子先生无疑是博览群书的。否则,他老人家的学问怎会那么好?但对武侠小说,却“疾恶如仇”。
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,武侠小说这玩意,略似于香烟与麻将,有人吸有人不吸,有人打有人不打,均属正常。吸烟打麻将的不必说人家不会生活,不吸不打的也不必说别人自甘堕落。何先生不读武侠小说,自是他老人家的自由,我们管不着。
提起这档子事,只不过想说明有所不读也是人人皆然。
02 不读什么
这事搞不得问卷调查。
一问,十有八九会说低级庸俗的不读,思想反动的不读,黄色下流的不读等等。这些话,也十有八九靠不住。
你看地摊儿上,低级庸俗的无聊小报无聊刊物无聊图书何其多也。书商报贩兜售这些玩意,并非自己无聊,不过是为了赚钱。但倘若这些东西是没人读的,他们哪有钱可赚?
这事也不能去问导师和准导师。
他们的回答,也差不到哪里去,而且禁忌更多。在那些喜欢开列必读书目的导师和准导师眼里,其实只有一种书是可读该读的,那就是“有用的书”。
所谓“有用”,倒也不一定是“实用”,比如烹调裁剪养生化妆之类(我们的导师和准导师还不至于这么乏),多半是指精神方面的有用。比方说,能够励志啦,长知识啦,提高修养啦。
导师和准导师都多半只读这一种书或这一类书,所以他们也多半乏味。
我的标准却不同。
我读书,不问有用没用,只看有趣没趣。
有用的书当然也要看,但那叫翻、查、用,不叫“读”。读书原本因为无聊,无聊原本因为没意思,这才要读书,叫“无聊才读书”。如果所读之书还是没意思,那么,读它做甚?
03 我有“三不读”
一本正经的不读
一本正经的书怎么就读不得呢?不是说正经就不好。正经不好,难道不正经才好?但,写书的人,不能不正经,也不能太正经,更不能一本正经。一本正经,跟开会作报告宣读文件似的,那书就没法读了。
所以,为读者计,或者说,为我这一类“无聊才读书”的读者计,写作的时候,最好不要一本正经。忘了是哪位大作家说过,只要一想到“我要写文章”,那文章准写不好。如果想“我要放屁”,结果一定是自己和读者都很舒服。
自己和读者都很舒服的事不做,偏要整得大家都不舒服,那不是犯傻是什么?
不知所云的不读
其实,世上有严肃的调侃,也有认真的扯淡。一本书有没有价值,一个作家是否严肃,与他的文笔并没有关系。
严肃是骨子里的事,用不着挂在脸上。
反倒是,那些一脸正经的,骨子里往往是扯淡,尽管作者很认真。但,认真的扯淡,比不认真的扯淡还坏。不认真的扯淡因为不认真,大家都能看出是扯淡,也就无伤大雅。认真的扯淡则因其认真,大家不敢存疑,反倒先存了几分敬重之心。及至发现不过是扯淡,却悔之晚矣,岂不糟糕?所以我对那些一本正经的书,便干脆敬而远之,以免上当受骗。
认真扯淡的书,往往也让人不知所云。因为既然是“淡”又要认真去“扯”,则除了煞有介事地弄得谁都看不懂以外,也没有别的法子。因此我对那些不能用通晓明白的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书,也是敬鬼事神而远之的。
我不相信世界上有说不清的事儿弄不明白的道理。说不清,是自己没弄明白;没弄明白,则是智商太低。以其昏昏却想使人昭昭,这样的书就算硬着头皮写出来了,能读吗?
装腔作势的不读
拉大旗作虎皮,以艰深饰浅薄,既是装神弄鬼,也是装腔作势。
当然,装腔作势的种类很多。有装潇洒的,有装纯情的,有装深沉的,还有装疯卖傻的。不过,最多的还是装正经。
正经不是人的天性,所有的正经都是“装”出来的。
或如邓晓芒教授所说,只不过是在“表演人生”(《灵之舞》)。可惜,大多数人都不肯承认这一点。结果,越是不肯承认,就越是要刻意去装。最后,就变成了装腔作势。
知道正经都是“装”出来的,那他就是个明白人,他的正经也就不必再装,更不会去装明白。何况也装不了。因为明白不明白,是你自己的事。装得再像,不明白还是不明白。
孔子说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同样,明白说明白,不明白说不明白,是真明白,也是真性情。是真性情,就顾不上考虑什么正经不正经。是真明白,就不会让人不知所云。当然,他也用不着装腔作势。
所以,我的“三不读”,其实也就是非真性情真明白的书不读。
我在《书生意气》一文中说过,“一本书,如果不是用真性情写的,就不是好书,甚至不能叫书,不配叫书”;而那些连作者自己都不明白的书还去读它,岂不是存心让自己从明白变成糊涂?
我想,总不会有这么蠢的人吧?
(本文选自易中天文集之《高高的树上》,来源:易中天;ID:yztzhs)